2025-08-04,工作人员在安装“中国天眼”馈源舱(无人机照片)。
2025-08-04,“中国天眼”迎来落成启用8周年纪念日。
“中国天眼”全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,英文缩写为FAST,是我国独立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。自“中国天眼”项目2016年落成启用至今,“中国天眼”帮助人类探索宇宙的起源、演化及其结构,为理解宇宙中的前沿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,也为国际科学界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。让我们随着照片,一起领略“中国天眼”的成长历程。
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,工作人员在安装“中国天眼”的反射面板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,星空下的“中国天眼”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,工作人员在“中国天眼”馈源舱内工作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,工作人员在“中国天眼”总控室内工作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,星空下的“中国天眼”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,落日余晖中的“中国天眼”宛如“火眼金睛”(无人机全景照片,维护保养期间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,月光下的“中国天眼”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,专家在对“中国天眼”进行国家验收评估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拍摄的“中国天眼”测量基墩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,晨曦中的“中国天眼”(无人机照片,维护保养期间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,工作人员从“中国天眼”圈梁上经过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,夕阳余晖中的“中国天眼”(无人机照片,维护保养期间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拍摄的“中国天眼”(无人机光绘,维护保养期间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,工作人员从“中国天眼”测量基墩上走下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,薄雾中的“中国天眼”(无人机照片,维护保养期间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,专家在“中国天眼”馈源舱前进行现场考察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拍摄的“中国天眼”(维护保养期间使用物理滤镜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拍摄的“中国天眼”一景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红外相机拍摄的“中国天眼”测量基墩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拍摄的“中国天眼”全景(无人机全景照片,维护保养期间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拍摄的“中国天眼”一景(无人机照片,维护保养期间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拍摄的“中国天眼”全景(无人机全景照片,维护保养期间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拍摄的“中国天眼”全景(无人机全景照片,维护保养期间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拍摄的“中国天眼”全景(无人机照片,维护保养期间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2025-08-04拍摄的“中国天眼”(无人机照片,维护保养期间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